[惦記]年度回顧2018 經營一間浪漫的二手店,必須面對的最殘酷現實的是什麼?

By on 二月 10, 2019

 

51917041_2009300819106898_7636549348045619200_n

 

 

花了一點時間揮別2018,在2018年尾店小二接受了一個訪問,最後一個問題是:經營一間浪漫的二手店,必須面對的最殘酷現實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讓店小二想了很久,是神出鬼沒的蟑螂?是充滿老鼠屎和蟑螂屎的家具?是因為空間被家具塞滿,不得不拒絕捐贈者好意的尷尬時刻?還是無人光顧商行那種門口羅雀的時光?難道是無法引起別人共鳴,無法將我們的理念好好傳達給對方?

最後得出的想法是:不夠了解自己與社會。

每天我們會收到各式物品、家具,我們必須了解他們,自問能不能為他找到新家,這代表我們要清楚自身的修理、改造能力、陳列的空間與擺設辦法、客人的屬性和需求,每一樣物品都有他的故事與文化,每一樣物品可能代表不同時間的社會狀態,我們有好好地說清楚嗎? 理念、目標和經營模式會不會需要作出調整呢?

(在此所以也非常感謝許多的朋友、捐贈者或客人給了我們各式各樣的觀點、練習和協助)。

這就是商行夥伴們每天的日常,透過這樣不停地練習,漸漸更了解自己與社會後,開始會去嘗試、創造、接受挑戰、甚至隨遇而安。像是以書為主題陳設的書香市集、在蘆洲的快閃倉庫,在2018的購舊好夠就好市集更是以「自主生活」為主題。

從生活的各個面向,嘗試各種可能性,重新定義自己心目中的好,辨認出什麼是慾望,什麼是需求。不一定要和主流價值相符。像是衣服,了解自己為什麼喜歡,有些為了記憶、有的為了作工、材質、版型,是可符合自己的身形或是想帶給人的感覺,會讓自己怦然心動。這樣的生活是可以去嘗試、可以去失敗。

最後希望能把這樣對生活與思考過程記錄下來,去與更大的時代觀去作對話,其他人就可以透過紀錄和這些脈絡去思考,就像時空膠囊一樣,可以跨越時空傳遞給人。

2019年期許商行持續去發掘自己與物品,跟大家一起思考這社會的各種可能性,並且好好記錄下來阿阿阿!!!

也歡迎大家推薦我們好的倉庫地點,今年也想繼續嘗試一個長期倉庫的模式,除了容納更多家具,也有能力做出更多的改造與修理。

最後,再次感謝2018年 各種相遇與支持:)

 

 

 

626262

 

唐青古物商行致力於尋找比掩埋與燒燬更好的選擇:流通閒置物資,也流動人的善意及情感。透過回收、流通與再造,喚起大眾重新思考人、物與環境之間永續的良善關係,並邀請大家以實際行動一起參與改變。

2018年為942件二手家具找到新家

改造了50 件家具

舉辦3次惜福會 (免費自取)
2次大型市集
2場分享會

每年捐助部分盈餘支持台灣有福全人關懷協會的偏鄉教育公益計畫
>關於協會介紹: http://blessed-assoc.blogspot.com/p/story.html
>2018年 協會贊助4位學生:
http://blessed-assoc.blogspot.com/2019/02/2018.html

 

52005980_2009311185772528_8785330929380884480_o

活動回顧

1/20 <綿長的訣別> 新書分享會
2/3 年前惜福會
3/25 加工廠快閃倉庫 開幕+惜福會
5/4-6 購舊好‧夠就好 老物再生市集
7/14 廚房大出清與經典老碗們
8/4 雜草稍慢@唐青古物商行 <亞馬遜河流域之旅紀實閒談&野茶分享會>
8/25 給每一個人的開學季
9/29 古物商的衣料週
12/15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

 

  • 加工廠快閃倉庫
  • 加工廠快閃倉庫
  • 倉庫小課程
  • 加工廠快閃倉庫 剪紙課程與布置
  • 加工廠快閃倉庫 剪紙課程與布置
  • 加工廠快閃倉庫 剪紙課程與布置
  • 加工廠快閃倉庫 剪紙課程與布置
  • 加工廠快閃倉庫 剪紙課程與布置
  • 春酒義工會
  • 春酒義工會 喜喜好吃來上菜
  • 5/4-6 購舊好‧夠就好 老物再生市集
  • 5/4-6 購舊好‧夠就好 老物再生市集
  • 7/14 廚房大出清與經典老碗們
  • 7/14 廚房大出清與經典老碗們
  • 8/4 雜草稍慢@唐青古物商行
  • 8/4 雜草稍慢@唐青古物商行
  • 9/29 古物商的衣料週
  • 12/15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

 

店小二私心精選2018家具

2018 店內改造家具

 

這是一台我們自製的捻線機,,在2018購舊好市集登場,製作捻線機的師傅寫下了以下的文字

「對啊,才沒多久前,我也連捻線機是什麼都不知道,更沒想過自己要做一台。但身邊開始有人要用動物原毛捻線、有人要用二手衣裁成布條捻來當線再利用,於是唐青古物商秘密地下室的廢木工作室便再次(自行)接下這個任務。

捻線機原理之簡單,就是要"不斷地旋轉",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動作。 嚴格的說起來,這是一台腳踩式捻線機。因此,雖然運作原理很簡單,但要讓腳踩得順、進料進得順暢、以及其他大大小小要讓操作更順手的調整,前前後後還是做到了第三個版本才比較上得了台面。 經歷了各種製作過程的困難解決,看著眼前不斷旋轉的捻線機輪子,以及不斷被旋轉吸進去、捻成線的毛啊、布啊,腦中不免會思考起一些事情。情感上,我也逐漸跟線、跟布料產生一種更深、更直接而個人的連結。

我突然發現,過去的自己是如何的把衣服、布料當作是很普通的東西,或應該說,幾乎是視而不見,完全沒有意識到衣服、布料其實是由多少數也數不盡的紗線縱橫交織出來的奇妙材料。以前雖然知道衣服過於便宜這件事好像不太對,但只有自己開始試圖捻線、織布之後,這件事情的不可思議感又更深層了。 大概就像是現代人到超市買一塊"肉"是一樣的異化過程吧。便利的購物過程逐漸讓人將"這塊肉"與"它是從什麼動物身上取下、這個生命要經歷什麼、如何被宰殺才能轉化成這塊肉來到我們眼前"等等各種原本應該是相連的資訊與情感切割開來。 我們已經身在一個連二手衣都過剩的時代,但大多數現代都市人一輩子沒碰過紡錘、不用捻線,對一件成衣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哪些步驟、要經過多少人的手、要被運送過多遠的路程也沒啥概念,因此衣服之於人完全是身外之物,人們對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之來歷,完全沒有半點認知、興趣與情感連結。 在這樣的基礎上,快時尚、人之能夠如此隨意地購入、丟棄衣物也就完全可能。或許人們能夠再次了解、甚至親身執行過成衣過程中的某些步驟,就能像人們知道農人的辛勞後,稍微減少浪費。

捻線這個動作雖然離完成一件衣服還差得遠,但這是一個有機會讓人看到將自然材料(毛、纖維)轉成人造原料(紗線)的過程,或許就如同讓人能真的看到活生生的動物、以至於被宰(生命-肉品)的關鍵轉化過程,是有機會帶來某種啟發、情感衝擊。 然而,再細想下去,衣服似乎又跟農業不同。就是因為它是只要"不斷地旋轉"等各種重複的動作就可以發生了,透過人類工業、科技的發展,如此簡單的動作是可能在很有限的土地上日以繼夜不停的被機械(以及眾多不得不被壓榨的勞工)生產下去,衣服之過度生產比起仍就要倚賴各種土地、自然資源、依舊很大程度要看天吃飯的農業生產來得可能與容易許多。 這麼想起來,衣服產業、二手衣過剩這件事情帶給人類的,可能是比"找新技術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思考題目,亦即,人類要如何面對"儘管可以,但也要停手"的發展課題。 回到那個"為什麼要做捻線機?"的問題,我想如果一台小小的捻線機有機會促發剛剛那些想法,應該夠值得了吧。」

 

Leave a Reply

  •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