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們的椅子繃布的師傅P先生。當初是一位客人介紹自己一輩子做沙發繃布,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給我們。台灣家具產業外移,工作漸少,母親負責車縫,父親繃布一輩子養活一家人。開店以來我們不斷尋找這樣的師傅,但是詢問到的價格都很高所以放棄了這個想法,但P先生開出的價錢實在是太平易近人,我們因此開始提供椅子繃布的服務。請他來開課,他也熱心的教導,常勸我們要好好的學,因為他年事已高總有一天要退休。有一次我們跟他反映,他的價錢很便宜,他可以開高一點,但他們夫妻兩總說,這是賺健康錢,可以做做事,又可以認識我們。
只是因為這些老好人的老實,我們心裡總也預想着,當他們真的退休以後,我們就必須面對著實際的難題:還能繼續傢俱再生的服務嗎?這些花費的實際成本如果真的完全反映在價格上,消費者能夠接受嗎?想起一次朋友幫忙送椅子過去,聽說P先生對他濤濤不絕的說:「其實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古物商的年輕人,不然我真的很想退休了。」P先生家附近如果看到流浪家具,也會打電話通知我們。
但就在今年一月,P先生入院開刀後,真的跟我們宣告他要退休了,腿開了刀,又小中風 。我們擔心的事真的發生了,雖然不捨,但是我們知道他需要的是真正的「休息」。在更早之前,在萬華換藤椅面的老師傅也因為生病而結束了修理藤椅的工作,那時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這些傳統的修理技術有一天將隨著老一輩而逝去,這次P先生的狀況又再次的讓我們傷感。我們不捨的不只是合作關係的結束,更是重視人情味的古意不知是否還會再遇見。
那天我在路上走著,竟被一個帶著兩個小孩的媽媽叫住,她沒見過我,但透過臉書看過我,也聽爸媽說起過我,她再次的謝謝: 謝謝你們讓我退休的爸媽有事做,爸媽說,能認識你們真的好高興。又是一場驚喜與感傷交織的意外相逢。
因此對於過去古物商的「便宜」我們不再沾沾自喜,反而更覺得應該要反映「由善意所支撐的美景」背後所隱藏的成本,諸如搬運者的體力風險,椅面拆除需要的繁瑣手續,甚至是「重新鋸出一個直線夠直,圓角也夠圓的木板」的時間。如果我們永遠只想「撿便宜」,有一天為這些事情勞動及付出的人,將因為我們無法看懂這背後應該囊括進去的成本,而停止了手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