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夥伴K在離職後,繼續朝製鞋師前進,於是商行每次收到一些好的皮鞋就交給她,幫我們修復與處理。感謝K在修繕鞋子做了這麼有趣的文章與紀錄)
老師說過這世界99%的鞋子都是膠合的。
聽到這句話時心裡想著:「太好了!我做出來的鞋子是這世界唯一的1%」
—————————————————————————————————————————-
時間拉回當初在商行工作時,收到許多鞋子但大多都是膠合的(驗證老師說的),在大量生產快速製造風氣下,讓大家被養成買了便宜的鞋子穿了一季半年,壞了就丟,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當眼前的那一雙鞋是用一週或倍數時間製作出來的話,使用者的心情是不是會更不一樣呢?

拿到這雙鞋時,印象中是一位率性的女孩子捐的,用著一個nike dunkSB的鞋盒,打開後發現是一雙馬丁鞋(每次打開捐贈物都是驚喜包),但後跟磨損了,鞋面也因為長期穿著而產生傷痕、凹痕、水漬……等那女孩過去使用的痕跡,這雙鞋被店小二交付著:可以拿回去整理整理嗎?
那時候準備著工作室搬遷跟裝修,這雙鞋從工作室A放了數個月,又跟著到了工作室B裝修後心情穩定下來後,才願意打開鞋盒端看該怎麼下手處理。

原本想要簡單行事,補上後跟磨損的部分就好了,但一看發現這雙馬丁的鞋面是頗好的皮革,鞋底部分是一體成型的橡膠,顏色是些許透明的,目前可以找得到的鞋材行都沒有這種材質可以補,勉強用現有的材料補上也是非常明顯。
來回踱步了幾天後,還是決定把鞋底拆掉,re-building鞋底部分(為何這麼躊躇,往後面看就知道了。)
——————————————改造過程要開始囉—————————————————–
首先,先把黃色的縫線拆掉,因為有一點點部分是被藏在鞋底裡面的,需要想辦法蓋住。

第一次使用Norwegian Sewn (俗稱:挪威縫,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這裡,是挪威縫製程的影片 )。
在開始之前先測試看看縫起來的感覺,因為馬丁的線是比較寬,測試過後覺得可以在原有的洞中間再加一個洞。

製作縫線,單隻鞋要用到兩條線,一條是主要固定線當中有9小條線,一條是裝飾線,當中有5小條線。
當中要把棉線的兩端整理變成尖的

讓打洞與針在縫製穿洞時可以不用開這麼大的洞,水也不會這麼容易跑進去。

要把線用力搓上類似焦油半凝固狀的物體(俗稱松脂),主要是讓線能夠不輕易被拉扯就斷了,利用黏稠的效果附著在皮革內。

上方是準備好的線,髒髒的卻可以讓線難以被拉動

正在縫的樣子

縫完一圈後,黏上皮革大底

裁掉多餘部分,修理邊緣

最後,讓邊條跟大底做結合的方式,就是再上一圈 outsole stitching

然後這次選了跟馬丁完全不同個性的白色EVA底。

最後步驟,好好保養,滋潤那些傷痕,打上亮亮的蠟,是不是不一樣了呢?
來一張burzanhands



從充滿傷痕的歐吉桑又變成花樣少年惹。

讓___(自行填空)能重複再使用其實要花上不少時間沈澱思考改造後的樣子,
當中也要考慮到原有的質地,並不是所有的鞋子都適合這樣的改造,工作檯底或地下室下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掀開),
與大家分享一些些改造過程與心得,若是有筆誤或口誤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最後,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尺寸問題,size是23~23.5cm都可以駕馭的,歡迎不管是不是想變帥氣的女子來商行試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