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拍賣師] 20220219 三代之家的出清會

By on 二月 19, 2022

這個家已經35 年了。因為阿公阿嬤相繼的過世,小孫子的到來,以及房屋窗戶多年來的漏水,終於啟動了要整修家裡的行動。

三代同堂的家,35 年像一艘安穩的母艦,裝載與收集了每個人的工作,嗜好,收集,自然累積許多物品,這次不得不面對必須斷捨離的關卡。

一開始整理物品,面對每個人的回憶與不捨,物品減量的工作窒礙難行, 父親覺得所有的物品都是回憶,不只是自己的,還是阿公阿嬤上一輩回憶與物品的繼承者,兒子們也都極有念舊之心,連三歲的小孫子看到爸媽打包他的玩具都會說:我不要我的玩具去古物商(難道是基因如此強大?)整修日期不得不拖延了一次。

這次面臨整修大限,全家似乎有所覺悟,終於割捨出的物品,包括:

阿公阿嬤退休後幾乎環遍世界,以及衣物,每次必採買當地的紀念品,爸爸工作常前往世界各地開會,也帶回不少紀念品,工作中的文具與書籍,媽媽喜歡動手作,從皮雕,編織,插花,畫畫,都有不少累積。兒子青少年時期喜歡做模型,還留有不少未開封的機器人模型。

為了獲得一個更清爽嶄新的家,唯有這些物品的離開,才能成全這個目標。唯一欣慰的是,斷捨離過程,不斷拍照溝通,確認哪些比較適合的物品,相信這些物品還能再找到好人家,才能好好的放心與這些物品回憶說再見。

歡迎大家來看看這個三代之家好不容易的出清,請大家給予這個還在不停斷捨離的家庭祝福,讓他們安心,這些物品自然有人會需要,仍能繼續循環不息。

 

 

 

 

 

 

 

 

 

273808681_5100490899969978_1238505066638126878_n

 

自從家訪三代之家回來後
內心總是在思考什麼是該保留下來的呢?
奶奶日治時期的畢業證書或是縫紉學校的作品
爺爺從日本求學回來,坐船小心捧著回來的咖啡壺
爸爸求學時的美術老師所贈送的畫
媽媽在日本學習製作好久好久的皮雕包
全家族一起旅行的重要紀念品
還是壓在書櫃底下的日記本呢
愈是聽到更多東西的故事
愈是感到那樣物品的重要性與賦予的意義
像爸爸必須看著實際的物品才能回憶起
提到地區型或社區型的博物館,當作個人或家族的史料記錄
也有像家中的媽媽一樣,把回憶融入了動作之中
繼續編織著畫著,過去所學,好像繼續活在其中
對於物質本身並不是那樣在意
我們的專業除了在當下盡可能陪伴與分類
區分出需要留下與放手讓他們繼續流動
對於放手的物品盡可能地為他們找到好的去處
一起思考有誰可能會需要這樣的東西
或許能稍稍緩解對物品的各種複雜情緒阿

 

 

物品被買回去後的新家照

 

Leave a Reply

  •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