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使如此,東西存在是不爭的事實。東西之所以在那裏,就是自己選擇所造成的結果,不能怪別人。最危險的是,明知道這些東西的存在,卻裝作沒看見,彷彿像否定自己的選擇一樣,粗魯地把東西丟掉。因此,我很反對無意義地囤積東西,也反對總之想都不想就丟的想法。我認為,唯有一一面對每一項物品,好好體驗其中的情感之後,才能真正消化與物品的關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婷宇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
也因為一個神奇的換物經驗
而在臉書開啟一個換物社團
大家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照片放上
也寫上想要換取的物品
只是這樣簡單的舉動
可以演生出各式各樣的活動
彼此交換著物品或勞務
這神奇的換物經驗是從
一件婷宇自己黃色外套開始
當時只是發現自己用不到
而想說送給朋友
於是放在臉書上
意外地十分熱烈
最後是一名在農場工作的朋友需要
因山上天氣比較冷
因此很適合拿來當作工作服
而農場最近剛好在盛產白蘿蔔
於是乎想說剛好可以順便帶給婷宇一箱
但一箱的白蘿蔔實在無法單憑婷宇一個人吃完
所以又放在自己的臉書上
有的朋友說可以跟你拿一些白蘿蔔
交換一場木工教學
而剩下的白蘿蔔則到了
一所教育機構的餐廳裡
當作學生的午餐菜之一
而裡面的朋友則跟婷宇
分享花精療法與諮詢
因為這樣也認識到朋友
一起去上了靜心瑜珈的課程
剛好在課程裡面
認識一位在作自然療法的朋友
在工作上又意外將這位朋友介紹給家屬
讓家屬得以用在照護病床上的家人
物品串起人
人串起了物品
在婷宇身上
我看見關於告別的方法與想像
告別不只有哀傷或者丟棄
也可以開心與各種可能性
只要我們好好看見自己所擁有
與環繞在我們四周的人們
就能用全新的視野看待告別
————————————————–
[延伸閱讀]
書籍:砰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釐清現在對自己而言必要的東西呢?到頭來,還是得要丟掉不必要的東西。不必到遠處去尋找,也不必買新的。只要真心地面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減少不需要的東西即可。(書摘221頁)
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麻衣總是將各種物品縮減控制在最低需要程度。麻衣貫徹著“扔”之道,而她的媽媽和外婆卻覺得,扔了可惜。東日本大地震後,經歷了與家人分離的她重新開始審視與這些物品的生活…(編按:麻衣真是一種瘋狂的極致)
書籍:物理學 李明璁
無論在晨間或深夜,每當我靜靜閱讀這研究室的一書一物,或為之拂去灰塵,就會感到一種奇妙的慰藉與安定。在一切都可以機械複製、城市生活看似多樣其實單調的年代,物被大量生產而消費、甚至丟棄,人則被捲進市場,和物一起受禁錮。只有在我們不斷凝視與閱讀物件的練習裡,人才真正自由而富足地擁有了這些對象物。漢娜鄂蘭說得好 這是對物的拯救,也是對人的拯救的補充。(書摘12頁)
書籍:亂好 (因為看太多整理,要來點平衡XD)
愛因斯坦的書桌是有名的亂,為此他有所辯護:「如果一張雜亂的書桌代表的是一顆混亂的腦袋,那麼請問,一張空無一物的書桌又代表什麼?」事實上,雜亂通常代表創意取向,一張混亂的案頭往往隱藏著有效而直觀的歸檔系統。一分針對芝加哥大學六位學者──包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及兩位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的研究顯示,這六位學者唯一的共通之處就是他們雜亂到不行的研究室。這本書要強調的是:一點點的脫序或混亂可以讓既有系統更加行之有效。任何組織或個人只有在完美融合了混亂與秩序後才會有最好的表現。《亂好》檢視了企業、父母教養、烹飪、反恐戰爭、零售業……等方方面面,勾畫出只要選對合適的混亂層級與類型,反將獲致其潛在的優勢。追求絕對秩序既已不可能,不如放點水,用更寬容的心去看待那種種太被苛責的事:從政府運作、社會演進,到個人修為。亂,有何不可?怎麼亂才好?
—————————————————————–
「空間介紹」公司 尊園生命事業
生命禮儀, 殯儀服務, 喪葬服務
>地點:台湾新北市永和區國光路119號
>網站
>買的家具:蜻蜓布改造雙人沙發 茶几 彩色豆腐凳 藤編扶手椅 改造木板鐵推車
「唐青家具新家地圖」
開了這家店之後,遇到許許多多有意思的客人,有的是書店,有的是餐廳,有的是雜貨店,背後都有許多的堅持與夢想,希望透過地圖的呈現,讓大家發現身邊有趣的店家,還能順便看看我們的老家具是如何被運用的。
FB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33583100106642/
線上加入地圖 http://goo.gl/forms/eh2IsPP9yDUIBvSz1